紅色之旅引客來 吉安推動文旅融合持續“走紅”
吉安是一塊紅色熱土,紅色資源豐富,現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遺跡和紅色文化遺產千余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數量占全省三分之一。隨著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吉安召開,越來越多的游客踏上紅色旅程,紅色景點成為游客心中的熱門打卡地。今年“五一”期間,吉安市接待游客593.9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3.81億元。“十三五”以來,吉安市紅色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紅色旅游為何能成為推動吉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吉安堅持將紅色旅游作為推動全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點和著力點,放大“紅色+”效應,培育出一整套日益豐富的紅色旅游景觀體系,紅色旅游已成為全市旅游經濟的有力支撐。
大干項目,推動紅色旅游提質擴容
旅游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位于井岡山市茨坪鎮的挹翠湖、南湖和南山,是游客參觀休閑的主要場所。今年以來,井岡山市投資5.19億元,對茨坪城區雨污水管網、挹翠湖生態景觀、南山周邊夜游業態項目等進行提升改造,極大提升了井岡山旅游環境。
以大項目為支撐,吉安先后推進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永豐縣龍岡畬族鄉張家車村蘇區中央局遺址群、青原區東固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等紅色景點改造提升,精心打造吉安城革命歷史陳列館、永新縣賀頁朵誓詞廣場等一批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吉安出臺全省首部保護紅色文化遺存的地方性法規——《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對市內重大事件發生地、著名會議會址、著名戰斗遺址等紅色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讓紅色遺址成為可親可感的旅游目的地。
放大效應,推進紅色文旅深度融合
吉安市充分拓展“紅色+”功能,圍繞唯一性、獨特性主題,將紅色文化與研學旅行、鄉村旅游、康養度假、文化創意相融合,創新紅色旅游模式。
如今的吉安,一個個“紅色+”景點精彩呈現:井岡山市葛田鄉古田村圍繞豐富的紅色歷史,結合鄉村游、研學游,將村莊打造成紅色研學基地;青原區渼陂古村打造《送郎當紅軍》等一批實景演藝節目,引進傳統美食、非遺傳承等業態,古村生機與活力全面煥發;泰和縣將馬家洲革命歷史紀念園打造成集紅色文化教育、紅色主題展示為一體的紅色文化基地……
“紅色+”效應的放大,也讓旅游從業者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據不完全統計,吉安市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有8萬余人,間接從業人員達40多萬人,旅游業發展帶動全市7萬多農民就業,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面向未來,唱響紅色旅游吉安強音
吉安著力在聚人氣、揚名氣上下功夫,不斷增強紅色旅游的美譽度、知名度。今年4月,吉安率先在全省實行部分景區門票優惠政策,與贛州、宜春、新余、萍鄉等設區市開展客源互送,促進江西人游江西、江西人游吉安。
該市還推動紅色文化與創意產品開發相結合,借助旅游商品開展精準營銷,先后推出紅軍帽、紅米酒、竹木雕等紅色旅游產品、紅色工藝品。全市基本形成文化演藝、紅色培訓、工藝品加工、文化用品等7大類文化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如今,吉安的紅色旅游正在從“單色”轉變為“多色”,由“孤景”成長為“群景”。一個以井岡山為龍頭,帶動永新縣、青原區、泰和縣、遂川縣等縣(區)一體發展的紅色旅游經濟圈已初步形成,吉安正朝著打造“世界紅色旅游目的地”目標奮勇登攀。(董文濤 謝炳華)
旅游路線
旅游資訊
熱門文章
- 旅游攻略
- 旅游資訊